311地震見真情 台日友好升溫10年 台灣人去日本像走花園

台灣遊日本Top10城市

圖表製作|統計三 陳采宗

Start

設計選擇:
原始圖表想表達兩個不同年度中,台灣人到日本旅遊的top10城市的排名上升與下降,但是我們不僅無法從圖表清楚的看出不同年度排名的關係,甚至在地圖上也無法好好的呈現前幾名的城市。因此我們決定強化排名的關係,找到2011~2019年的統計數據,重新製作了一份競賽長條圖,讓top10城市可以一目了然。

設計過程考量:
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有嘗試過想把地圖接上動畫,一同隨著年份更動,但後來認為在小小地圖上標記太多個景點,並沒有幫助讀者聚焦在我們想表達的東西上,後來才選擇了製作競賽長條圖。在製作競賽長條圖的過程中,我們有思考過是否去添加更多東西,像是圖例、icon等等,但旅遊景點不像國家一樣,擁有絕對代表性的圖例(國旗),反而讓讀者需要花時間去思考景點名字與icon的配對,因此我們認為製作圖例與icon的CP值並沒有想像中高,我們更希望讀者可以把重點聚焦在他們想知道的城市的排名變化。

原始圖表進行比較分析:
原始圖表標記了地圖,但地圖上無法顯示排名,文字也無法輕易看出排名變化;新製作的圖表雖然捨棄了地圖,但能讓讀者更加聚焦在旅遊景點排名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觀光局

台灣人超常去日本 平均停留6天

圖表製作|統計三 李宜家

設計改良選擇:
因為本來的圖中似乎想表達臺灣人很常去日本,但僅有使用臺灣2010-2019的訪日旅客訪日次數來做比較,並且佐以文字補充2019年全體外國旅客的訪日次數,因此我們決定改成用臺灣與全國的訪日旅客訪日次數來做比較,也因為比較的資料範圍不大,選擇使用簡單好懂的直方圖,互動性上則是將選取的資料變暗,幫助一眼就可以確認目前看的是哪一筆資料,我們認為這樣比較友善閱讀。

原始圖表進行比較分析:
到日本旅遊的外國人,可以看見其實2011到2019都是初訪為主,比較少旅客會訪日10次以上,但臺灣赴日旅客在2019的初訪比例卻是下降的,同時到訪10次以上的比例極高(35%左右),可見臺灣人真的非常喜歡去日本,會回訪很多次。

資料來源:日本觀光局

台灣人遊日本 自由行佔7成獨自旅遊也增加

圖表製作|統計三 林盈盈

設計選擇:
本圖選用「環圈圖」來呈現台灣人遊日本時的型態,透過不同顏色顯示不同型態的大小關係。此外,為方便比較2010和2019的差異,有設定按鈕供使用者切換,避免版面過度混亂。當滑鼠放置在圖表中的某一色塊時,將顯示該色塊對應的旅遊型態和百分比,以互動式的方式減少過多資訊的呈現,並同時保持原本的資訊。

設計過程考量:
Change blindness:本圖不僅是設計將表格轉換為環狀圖,還設計滑鼠滑過(hover)某一色塊時,可顯示該色塊的詳細資訊(種類和百分比),讓使用者可以注意到改變並更加了解到資訊。

原始圖表進行比較分析:
原本的圖表僅提供一個表格,對於使用者一開始看只是一堆數字而已,透過將表格轉換為環狀圖,可以更一目了然的感受到各型態的差異,此外,原本想強調獨自旅遊的比例增加,但以單純以表格來顯示,並無法有效讓使用者感受到變化,因此透過按鈕切換2010和2019年資料,可以更清楚直覺地感受到個型態的差異跟變化,進而使使用者可以更容易接收到原本想傳遞的資訊。

資料來源:311地震見真情 台日友好升溫10年 台灣人去日本像走花園

新聞來源:311地震見真情 台日友好升溫10年 台灣人去日本像走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