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第7案同意率
該區同意率
該區不同意率
|
---|
國民黨
民進黨
其 他
|
---|
設計選擇1.分層設色圖◆各公投案的投票分析。深紅色為該區同意率大於該案的同意率,而淺紅色為該區同意率過半但小於該案同意率;深紫色為該區不同意率大於該案的不同意率,而淺紫色為該區不同意率過半但小於該案的不同意率。 ◆縣市長黨營當選狀態。藍色為國民黨當選,綠色為民進黨當選,灰色則為其他黨的當選。
2.環圈圖◆呈現各區公投案投票比率,紅色為同意,紫色為不同意。 ◆呈現各區縣市長投票比率,藍色為國民黨,綠色為民進黨,灰色為其他黨籍的比率總和。 3.操作說明◆當游標移至地圖的地區上時,會顯示該區名稱及投票票數。 ◆當游標移至地圖上時,利用滾輪縮放地圖。 ◆查看投票案時,於右上角方格分析公投及縣市長投票關聯。 ◆查看公投案時,當游標移至地圖的地區上時,公投案及縣市長的環圈圖都會根據地區的投票比率有所更動。 設計過程考量1.色塊設計在設計色塊時,同意為紅色、不同意為紫色,為了能呈現同一立場的高低差異,用相同色系的深淺來做區別,且正反方利用紅跟紫兩個接近對比的顏色,更能輕易看出兩者的差異性。縣市長投票案則以兩黨的代表色以及灰色顯示結果。 2.顯示票數為了避免資料改變時,容易發生的盲視問題,在游標於地圖上移動時,會出現資訊欄,除了顯示當前選擇的地區之外,也會顯示票數的資訊。 3.環圈圖雙資訊變動基於眼動記憶力有限的問題,環圈圖的面積比例,可以讓人輕易看出得票的比率,且公投案及縣市長投票案的環圈圖同時變換,容易清楚了解兩者之間的關聯。 原始圖表分析比較 原始新聞1.長條圖原始的新聞當中使用長條圖作為通過比率的呈現,但長條圖在兩個票數相近時,會有難以分辨的狀況,因此,需要多加入文字資訊作為提示。 2.該案總通過率該新聞只提到每個公投案的總投票數,無法得知每一地區的投票狀況,也沒有當年縣市長選舉的相關資料,因此,只能從中得知單一訊息。 3.票數與比率在此視覺化呈現當中,我們認為比率能傳達得比票數還要清楚明瞭,因此,該新聞在長條圖末端顯現的票數,其傳達的資訊重要度較為薄弱。 改良選擇和分析1.環圈圖由於長條圖偶有難以辨讀的問題,因此,我們利用環圈圖製作投票比率,對於二分法的公投案,是相當易讀的一種圖表。 2.各區的通過率總通過率難以將公投案與縣市政府執政有所聯想,因此,利用地圖表現總體及各區的投票狀況,再結合公投案及縣市長投票案的環圈圖分析兩者關係。 3.各區的通過率由於票數只是一個初步了解的概念數據,因此,移至該區的地圖位置上會顯示票數,再看到環圈圖後,對於該區的投票狀態會有深入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