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相關介紹
以太坊(Ethereum)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源的有智慧型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以太幣是以太坊的原生加密貨幣。截止2021年12月,以太幣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僅次於比特幣。以太坊是使用最多的區塊鏈。 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式設計師維塔利克·布特林受比特幣啟發後提出,大意為「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台」,在2014年通過ICO眾籌得以開始發展。以太坊亦被稱為「第二代的區塊鏈平台」,僅次於比特幣。
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代幣稱為以太幣(Ether),代碼為ETH,可在許多加密貨幣的外匯市場上交易,它也是以太坊上用來支付交易手續費和運算服務的媒介。以太幣的總發行量不明,因為權益證明的具體運作方式仍在研究中,而雖然難度炸彈限制了工作量證明的挖擴的區塊數量上限,但因為叔塊也有獎勵,而且叔塊的數量並不一定,造成確切數量難以估算。以太幣對其他實體貨幣的匯率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變化,例如2016年The DAO被駭時,對美元的匯率從 $21.50 跌至$15,而2017年初到2018年初的的一年間從大約10美金漲到1400美元。

主題發想
我們的主題為探討以太幣大宗持有者的交易行為對其市值的趨勢分析,在進入我們的主題之前,就要先了解何謂市場上的大鯨魚。大鯨魚的資源豐富, 可以用他的舉動來改變價格。想要在短時間內賣出大量比特幣,他必須找到這些比特幣的買單。大多數情況下,他需要數百名想要以特定價格購買比特幣的投資者。曝光了大量的銷售訂單,即所謂的賣牆、攔牆,可以阻止價格上漲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為了購買大量的比特幣,他也很難在沒有明確提高價格的情況下這樣做。鯨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方向市場正在走向何方。 他很容易引起投資者的恐懼,並從他們那裡購買更便宜的價值,或者促使市場FOMO情緒提高價格,然後自己在高點出售。